噪音还是天籁?法国小镇欲为“鸡鸣犬吠”申遗
法国很多村镇的教堂至今保有礼拜前鸣钟的习俗,但越来越多惯于现代都市生活的人却以扰民为由这种传统。面对这种质疑,法国一小镇镇长“挺身而出”,捍卫一切具有农村特色的声音,而他想到的办法是为乡村之声“申遗”。

据《费加罗报》报道,法国西南部吉伦特省加雅克镇(Gajac)镇长布鲁诺·狄奥尼斯·杜赛儒尔日前向国会提出建议称,所谓“乡野噪音”实际上是构成“农村地区生活节奏和简单而丰富的日常事物”的一部分,应该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杜赛儒尔在一份致法国国民议会的公开信中写道:“鸡啼、犬吠、驴嘶、牛鸣、教堂敲钟和小鸟啁啾,凡此种种声音都应该成为国家文化遗产。”

近年来,居民投诉教堂钟声的社会新闻经常见诸报端。今年3月初,法国东北部城市科尔马市中心的十多个居民要求邻近村镇控制周日弥撒前的钟声音量,否则就会告上法庭;去年8月,在法国杜省邦顿小镇度假的游客要求镇上教堂推迟敲钟时间,清晨7点就响起钟声已构成扰民;2013年,英格兰赫特福德郡阿什韦尔的圣玛丽教堂每隔一刻钟鸣钟一次招致居民投诉,最终遭地方当局“噤声”。
对于上述现象,杜赛儒尔怒斥生活于都市的所谓“新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有些人看待农村的眼光恰如 “以为鸡蛋长在树上的愚人一般”。

杜赛儒尔还在信中提醒说,禽畜是很多农民赖以为生的手段,养殖业者即是一例。此外,开动拖拉机往往属农民耕作的必要之举,有时候即使星期天也不例外。
杜赛儒尔认为,避免法国乡村原生态声音遭禁的途径就是列入国家遗产保护名录。为此,他还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条文支撑自己的观点。

杜赛儒尔指出,根据《公约》第十一条的规定,“各缔约国应该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由各社区、群体和有关非政府组织参与,确认和确定其领土上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报道说,杜赛儒尔的主张已经得到了多名地方民选代表的支持。来自洛泽尔省的国民议会议员吕锡埃表示,他将于近期以决议形式提出一项基于上述动议的法案。